发布时间:2015-11-20 所属分类:党群工作 阅读次数:2885
玛圭铅锌多金属矿发现始末
——陕西区研院西藏杰萨错项目找矿记
西藏1∶5万杰萨错地区4幅区调项目是陕西区研院地调所承担的国家大调查青藏专项项目,该项目起止年限为2013-2015年,今年已顺利通过野外验收,取得成果除解决了区内的一些基础地质问题外,项目组还发现了一处找矿潜力较大的玛圭铅锌多金属矿点。该矿点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曲洛乡,矿点海拔在5700米左右,方圆百公里内人迹罕至、荒芜萧条,地理环境较差。但其距省道S206很近,不到10公里,交通情况较好。
该矿点位于冈底斯铅锌银成矿带的西段,在该成矿带的中段和东段,已相继发现了亚贵拉、纳如松多和查个勒等一大批大中型矿床,而在西段,至今尚鲜有此类矿床的报道,因此,玛圭铅锌多金属矿的发现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通过目前所做的大比例尺填图及少量的地表工程控制,在矿区内共发现具一定规模和品位的铅锌(银)矿体12条,矿化体2条及金银铜铅锌钨矿化线索多处。在环境如此恶劣的地区,玛圭铅锌多金属矿是怎么在5700米这样比珠峰大本营5300米还要高的海拔高度被发现的呢?
这要追溯到2013年7月底技术员李鹏的一条长约4公里的地质路线上,该路线沿沟布设,目的任务为查明路线中出露的昂杰组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地层层序、构造及蚀变矿化特征。路线沟口处的高程为5300米,而沟源头山顶的海拔高度为6134米。当时,汽车在沟口处就已不能前行,所以,这4公里多的路程只能靠走。记得李鹏于早上9点左右到达沟口开始工作,准备先走到沟源头由高处往低处工作,12点左右用了3个小时左右时间才走完这4公里路,沿途一直没有发现孔雀石、铅锌矿等矿化线索,只发现了不少比较常见的黄铁矿化,但是在靠近沟源头几百米范围内,李鹏发现了大量的孔雀石矿化,并且是露头,孔雀石主要产出于粉砂岩中,沿层理面多呈薄膜状分布,矿化范围长度有近800米,宽度经后期追索也有600米左右,因为发现了矿化,所以工作量也骤增了许多,当天李鹏回到沟口上了车都已经快晚上10点了。
虽然这不是玛圭铅锌多金属矿的主矿体,跟铅锌多金属矿的关系也不大,但这次孔雀石铜矿的发现却指引了后面规模和品位均较好的铅锌多金属矿的发现。该矿体近乎产于沟的尽头,沟里的矿化转石也不是很多,但凡李鹏在工作中偷一点点懒,这个矿都很有可能再沉睡不知道多少年。
有了李鹏的找矿线索后,项目组马上组织人员对周边的几个山沟都进行了追索,但效果不理想,只发现了零星的几块孔雀石转石。但在铜矿体的南侧和西侧,发现了面积不小的矽卡岩,矽卡岩中当时未发现有矿化现象;在铜矿体的北侧,发现了2个面积较小的中酸性侵入体,侵入体也较干净,没有矿化蚀变现象,与矽卡岩的关系也没有定论,初步认为可能关系不大。
为了进一步较准确地圈定铜矿体的矿化范围,项目组又安排我和李鹏对矿体两侧的山顶进行了追索。大家还记得山顶最高处的海拔吧?6134米,一个令人看了就心生畏惧的高度。但是这点困难难不住我们坚韧的地质队员,于是项目组讨论好去和回的路线,并且交代好车接人的地点后就出发了。这次的4公里和上次李鹏沿沟走的4公里可不一样,上次的海拔高度是从5300米到5700米,而这次是要爬山,从5300米爬到6134米,难度等级从两颗星直接上升到了五颗星。到了我们根据李鹏在沟底发现的铜矿体的走向推测的该矿体应该在半山坡出现的位置时,我们没有看到矿化露头,在推测的范围内仔仔细细寻了个遍也没有发现一点孔雀石矿化,此时我们已经站在5900多米的海拔高度上,我们俩的体力也已经有些不支了,心里也有稍许失望,但根据我们设计的路线,今天必须把山顶翻过去,从山的那一侧较缓处下山。于是我俩又互相鼓励着继续往上爬,快到山顶时有一段特别陡,坡度能在60°以上了,碎石又很多,所以特别滑,这时我俩的体力也已经几乎用尽了,没走几步就要休息一下,摔倒了几次后,就有点报怨自己选择的路线不好了,但是也没有办法,站在现在这个高度,已然是进退两难了,上也上不得,下也下不得。趁着坐着休息的时候,我们又仔细观察了下地形,决定从一较缓处先爬上山顶,然后沿山顶再走可能会没这么滑,确实,一个正确的决定往往会给你节省很多的力气。李鹏先于我爬上山顶,没有那么大的坡度也就好走多了,一会我就见不到他了,但一会我就听到他兴奋地喊他发现矿了,就在山顶上。一听发现矿了,我也顿时兴奋了起来,疲惫也消失了不少,一鼓作气也登上了山顶,就在离我不到50米的地方看到了李鹏,蹲在地上用地质锤在那高兴地敲着。我也马上兴奋地小跑过去,地上绿莹莹的一片,孔雀石矿化还比较富。我们俩又是测量、记录,又是拍照,感觉特别高兴,一下子疲劳也全部消失了,觉得今天的山没有白爬。但是这时候我们看了看表,已经下午6点多了,时间已经很晚了,9点钟天就要黑了,必须在这个时间点前到车跟前,所以我们把该记录的拍照的都弄完,周边也都继续再追索了一段距离后,我们选了个较缓,虚土较多的地方,踩着虚土滑着下了山,幸好有这一段虚土,下山我们只用了40分钟左右,那些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的古人,肯定没有在高原爬过山实践过,实际情况完全是反着的。又用了将近1个多小时走下坡路,我俩终于见到了我们可爱的司机和车。这时,我俩倒都不觉得累了,可能长时间的下缓坡让我俩都缓过来了,也可能还是发现矿化心情高兴吧。但是第二天,我俩都开始腰酸背痛,都好好休息了一天。
虽然在山顶上发现了矿体,但这个矿体是石英脉型的,与李鹏第一次发现的矿体类型不一致,关系也不大,虽然后期化学样分析铜品位较高,但矿体规模不大,并不是很让人满意。于是休息了一天,我和李鹏又从东侧的山顶准备再次登顶,不幸的是这时已经是9月下旬了,头天山顶上下雪了,白茫茫的一片,几乎是看不到露头了,而且这个时间段,可能雪也已经不会化了,所以我和李鹏决定在半山坡也要找一找,虽然半山坡露头情况很差,但是我们也小有收获,捡到了几块品位相当高的铅锌矿转石和孔雀石转石,说明此山头有货,只是目前雪大没地找,只好等来年了。
经过单位专家和老同志的分析和研究,2014年,我们带着专家的建议又到了工区。首先,我们在矿区部署了1∶1万大比例尺草测工作,经过项目组细致的填图,在矿区内又新发现了4条矽卡岩型铅锌矿体和几条铜矿体,而根据2013年采得的几件化学样分析结果,李鹏第一次发现的铜矿体,虽然矿化范围不小,但成矿类型主要为构造热液型,矿体品位较差,规模较小,成矿远景较差,经过项目组和专家的共同探讨,我们将找矿的重点调整为铅锌矿。
之后,项目组又组织所有技术人员测制了几条地化剖面,挖了几条探槽工程,并且两次登顶6134米高峰,但是找矿效果不是很好,只是又多发现了几条石英脉型铜矿体,几条花岗闪长斑岩脉型铜铅锌矿体。至此,玛圭矿点我们共发现了4种成矿类型,不可谓不复杂呀。
除此,2014年,我们在玛圭矿点上并没有更大的突破。
2015年是项目的最后一年,因为该矿点海拔在5700米左右,行业里往往把这种类型的矿点叫做“盲矿”,如果在玛圭矿点上没有更大的发现,这个矿点也就只能无疾而终了,所以在2015年野外工作伊始,项目组就又安排所有技术人员再次登上了玛圭这片热土,终于这次黄天不负有心人,项目组终于确定了玛圭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标志,也因此又找到了除头两年找到的4条铅锌多金属矿体外的10条矿(化)体。其中,矿体最长的有近500米,最宽的有近100米,Pb最高品位9.1%,Zn最高品位9%,Ag最高品位445g/t。
目前杰萨错4幅区调项目已通过野外验收,验收专家对玛圭铅锌多金属矿点也都给予了好评,该矿点目前正在进行普查立项工作,地表情况现在已基本弄清,地下情况各矿体是否都有较深的延伸?矽卡岩是怎么分布的?矽卡岩之下的隐伏岩体是否为含矿斑岩体?这些问题都亟待能立上项后进一步工作以解决。
玛圭铅锌多金属矿的发现可谓一波三折,其中,区研院人工作中认真、努力、坚韧、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相信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区研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姚胜/文 图)